1.(2013·淄博二模)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解析:第(1)问,材料的核心“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体现了材料的“主张”;结合演说的时间,可以判断该演说主要针对一战后国际关系问题,即战胜国需要处置战败国、重建世界秩序的问题。第(2)问结合史实可知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威尔逊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联盟约,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30年代国联盟约多次被德国日本破坏,二战中国联宣布解散,国际联盟没有起到“和平委托人”的作用。答案:(1)主张:建立单一的强大的国家集团。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需要处置战败国、重建世界秩序。(2)史实:巴黎和会上各国接受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制定国联盟约,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威尔逊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联盟约,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30年代国联盟约多次为德国、日本所破坏,二战中国联宣布解散,国际联盟没有起到“和平委托人”的作用。2.(2013·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材料二“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1)据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作出上述评价的依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非战公约》的局限性。第(2)问第一小问“态度”的变化,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由轻视到认可;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以及和平思想不断增强的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2)由轻视到认同。《非战公约》的内容为审判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战的灾难使和平思想观念深入人心。3.(2013·德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材料二希特勒撬门溜进来啦!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坐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作为病人的英国手中拿着一把和医生一样的钳子。(1)提供“机会”给希特勒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结合史实分析漫画反映了英国政策的什么变化及其原因。解析:第(1)问,由材料看是张伯伦给了希特勒机会,所以是慕尼黑阴谋。分析“影响”时从提供机会和利用机会以及世界形势分析。第(2)问回答“变化”时注意突出“变”字,“原因”分别从德国和英国的角度考虑。答案:(1)事件:慕尼黑阴谋。影响: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了希特勒的威望;削弱了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变化:由绥靖政策到积极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原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