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xxx乡“空心村”调研报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受交通、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环境等相关条件影响,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耕地空置、乡村空巢、产业空心的“三空”现象也日益凸显,形成“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村容村貌,不利于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采取走访入户和查阅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空心村”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基本情况如下:一、全乡基本情况xxx乡位于xx东南部深山区,是xx面积最大且唯一的深山区乡镇。xx国道纵贯全乡。辖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由原xx乡、xx乡、xxx乡合并而成,辖xx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全乡户籍人口xxx户、20XX人,常住人口xxx户、xxx人,耕地面积xxx万亩。现有贫困村xxx个,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20XX年脱贫xx户xxx人,返贫xx户xx人,未脱贫xxx户,20XX人。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xxx元。1、空心村情况。调研发现全乡有15个村趋向于“空心村”,分别为xxx、xxx、xx、xxx、xxx、xx、xx(包括5个贫困村:xxx、20XX、20XX、),户籍人口xxx户,xxx人,常住人口xx户,xxx人。耕地面积xx万亩,撂荒土地xxx亩,现有大量房屋闲置、土地撂荒,闲置原因是村民外出打工和村民一户拥有多处住宅。2、村庄宅基地现状情况。调查中,没有违规违法私占买卖宅基地问题。二、“空心村”现象主要现状一是宅基地闲置荒废问题突出。据统计,xx个空心村中,村内闲置住宅达到20XX宗以上,占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60%;废弃地xxx宗,私搭乱建住宅xxx宗,村内其它空闲地xxx宗。严重的“空心村”如xxx村,现常住人口不足xx人,大量房屋空置、土地撂荒,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源浪费。第1页共4页二是村庄建设布局分散杂乱。村庄建设分散化、空心化、杂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规划编制滞后。由于建房缺乏科学的、长远的统一规划,致使个别地方农民建房杂乱无章,整体不美观,村内道路狭窄,基础设施差;住宅和畜养用地不分,卫生环境差。2、村内无序发展。多数村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受土地和户籍等多种因素制约,无法离开本土,造型各异,呈现出星罗棋布、分散杂乱的状态。三是农村撂荒、耕地空置现象突出。大部分荒地无人利用,大部分村土地贫瘠,农业产出效益较低;大户、企业对此兴趣不大,撂荒的农田田星星点点,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农村地区出现的土地撂荒、耕地空置现象较为严重。四是乡村空巢现象突出。大量农民工夫妇外出打工,把老人留在家里,形成了“乡村空巢”现象。50%的户是“空巢”老人守家,种田的大都是“40后”、“50后”,“守土守房”,成了“空巢户”。五是产业空心现象突出。由于农业产业化效益比较低,大部分村民不愿务农,加上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土地撂荒,形成产业空心。三、“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一是劳动力外流。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效益低下影响,大多数青壮年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出家乡外出打工,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发展无人,三留人员增多。从走访调研来看,大部分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耕地多为山坡地,设施农业无法发展,只能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近年来,全乡外出人口越来越多,常住人口不足20XX人,个别村“空心村”现象严重。二是社会观念影响。目前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民恋土情节,导致“人走地留屋留”。农村保守观念根深蒂固,有人认为落叶总要归根,即使购新房,也不随意处置乡下老房;有人到县城或外乡镇购房,留下原有房屋回村干农活时居住,放农具、粮草等用;也有人将老房子留作回乡走亲访友、处理老人后事场地,导致大量房屋空置;第2页共4页还有人留下空置房屋、土地等待山区开发后分取利益等。三是土地撂荒。大部分村农业劳动力紧缺,呈女性化、老龄化现象,耕地流转程度低。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后,在家从事农业的大多是女性、老年人,因而只耕种条件较好的土地,其余耕地没有人承包流转,导致撂荒。四是村内缺乏公用设施。由于村庄经济落后,没有集体收入,未通公共交通,教育设施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