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玛钢铸造产业情况汇报太谷玛钢铸造产业情况汇报一、太谷玛钢现状太谷铸造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风雨,经历了起步实施、快速膨胀、整顿提升三个阶段,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玛钢管件、五金工具、电力金具、消防管件、健身器材和汽车配件等5大类1000余种规格的产品,创下了“亚洲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的辉煌业绩,一度成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截止20XX年底,全县铸造企业总户数达到110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42.3%。其中:玛钢类(可锻铸铁)68家,精密铸造42家;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3家,占规模企业的46%;年产量1万吨以上企业13家,年产5000-10000吨的企业44家,年产5000吨以下的53家。拥有化铁炉136座,退火窑60台,热镀锌炉72台,自动化造型生产线30条。铸件年总产量55万吨(其中:玛钢管件产量35万吨/年,占全国市场1/3,占全市市场100%;电力金具7.8万吨/年,占全国市场的4/5,占全市市场100%),产值3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0000余名,工资总额7.8亿元,上缴税收近1.3亿元。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所有省市,从业人员8000余名。与此关联的销售、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1/4。全县铸造企业主要集中在胡村镇、阳邑乡、小白乡、水秀乡等4个乡镇。其中。胡村镇是全县玛钢铸造业最集中的乡镇,境内共有铸造企业68户,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生产玛钢管件及其他铸铁件50多万吨,占到全县产量的72.8%。阳邑乡铸造企业主要以电力金具玛钢为主,年产量在7万吨以上。二、存在的问题太谷铸造产业在多年迅速发展的同时,积淀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但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大部分企业处于各自为阵的分散状态,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突出,分工协作的发展意识不强,具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还没有第1页共9页形成,拳头效应不强,各企业之间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互补性不强。2、提档升级呼之欲出,但步履维艰。一方面大部分铸造企业属多年靠自我滚动发展起来的企业,流动资金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使用土地多为租赁性质,不能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所需担保企业很少。现有大部分铸造企业建设初期占地面积都不大,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所需土地指标严重不足;按照环保的有关要求,现有铸造行业的冲天炉、退火窑和热镀锌炉必将进行严格限制,并最终彻底取缔,所需能源将由天然气和电所替代,目前的电力供应只能满足1/4企业进行冲天炉改造,电力供给严重不足。110家铸造企业的3.8万劳动力面临很大的失业风险。以上主要问题严重制约铸造企业的升级改造。3、品牌战略势在必行,但缺乏有力支撑。目前,110家铸造企业中,仅有2户企业产品获得“XX省名牌产品”,3家企业获得“XX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不少企业在品牌意识和现代营销管理方面比较模糊,只注重做产品,不懂做品牌成为太谷玛钢的通病。尽管有行业协会,但不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4、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素质有待提升。尽管经过30年的积累,已经造就了一支精通业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但从产业、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具备高层次现代企业管理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寥寥无几,直接影响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5、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没有形成企业服务的有效联动机制,各部门职能设置不尽合理,企业办理各项手续过于繁杂,办理程序不明晰、不合理,不但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发展形成制约。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规范管理,大力促进XX县区工业发展,经XX县区委、县政府研究在胡村镇108国道过境段、韩胡路东和富胡路南三条道路相交区域规划了XX县区玛钢铸造园区。园区启动区范围占地1500亩,100公顷;规划范围占地5000亩,333公顷;规划范围距镇区约400米预留发展用地。园区占用韩村、武村、朝阳、胡村、胡村庄等村土地。园区建成后可容纳50余家规模以上铸第2页共9页造企业。玛钢铸造园区是XX县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改造提升传统铸造产业而规划建设的大型工业园区。三、XX县区玛钢铸造园区的规划20XX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