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一)一、问号的误区1、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鲁迅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一谈的问题。●他完全知道这件事该不该谈?2、疑问句中问号错放在句中。●什么时候动身?老师。二、叹号的误区3、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多美啊!黄山的风景。(主谓倒装)★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状中倒装)★再见吧!妈妈。(呼语放在句末)三、顿号的误区4、在用了“和”、“跟”、“与”等连词的地方,用了顿号。□孩子们给地里劳动的父母送开水、红薯、和煎饼。5、在朗读不需停顿的并列词语内部用了顿号。□每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6、在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用了顿号。□这名小学生看上去八、九岁的样子。7、次序语用了括号,后面误用了顿号。□(1)、不得迟到。(2)、中途不得退场。四、冒号的误区8、句中在没有较大的停顿处错用冒号。▽班主任都在开会,讨论:高三的复习课该怎么上。9、冒号一般一直管到句末,下面的句子冒号用错了。▽当主任宣布:张义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顿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参加国庆献礼的影片:《大决战》、《风暴》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五、引号的误区10、后引号和点号连用时,引文是完整地引用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误放在后引号之后;当引文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点号错放在引号之前。例如:☆张教授教导学生:“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强不知以为知”。☆终于踏上了奔赴高校的求学之路,耳边总是回荡着父母叮嘱的“出门要当心。”这句话。11、剧作、影视、歌曲、报刊、电视栏目等名称误用了引号(该用书名号)。☆“扬子晚报”上刊登了最近播放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广告,还有一位专家写的影评文章“一部颇有新意的力作”。江苏卫视今晚将在“我看电影”栏目里还要作介绍。六、省略号的误区12、省略号后面误用了点号。◎特务拿着匕首恶狠狠地向少年刺去……。13、句中用了“等”、“等等”,后面误用了省略号。◎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来自不同的省市或地区,如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等……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二)1.你今年去过北京、天津、上海……?(问号不能省略)2.春节后,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北京雄伟,上海时尚。(两句可能会发生粘连,省略号后需加标点)3.省略号前通常不加标点,但后句省略的内容与前句无关系时,前句后要加标点4.这到底是为什么?!(问号和感叹号可以连用,表示两种语气兼有)5.巴金在那一年获得了《但丁奖》。(奖项不能用书名号,改引号。各种证件名称也不能用书名号。)6.《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放到书名号外】7.《三言两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改“”,作品集合不能用《》】8.关于男人到底要什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看男人的进化吧。(句内成分误用问号:前面是短语不是句子,问号应改为逗号。)9.“这照片到底还拍不拍?我的大摄影家。”杨英一脸的不高兴。(倒装句问号放句末。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内的句号改问号。)10.天很蓝、地很绿、水也很清。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句子之间不能用顿号,顿号改逗号。前面三句是句子,不是短语,顿号应改逗号。)11.一要有法制意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二要有学习自觉。抓紧时间我读好书;三要有感恩之心。要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不能先用句号,再用分号。句中一二三后的三个句号改逗号。)12.①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②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完整引用时,句末先写句号,再写下引号;非完整引用时,先写引号,再写句号)13.“我们的海军是这样的”,毛泽东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手指,对海军政委苏正华说,“管海军靠你。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误)“我们的海军是这样的,”毛泽东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手指,对海军政委苏正华说“管海军靠你。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正)(句中前面”,应改为,”)14.句末句号不能放在括号外面。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