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堂实践细节决定成败罗田县骆驼坳中学教务处李世清通过教务处前期组织的一些教师的研讨课的总结和反思,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应该有相同的感受,收获的点滴当然不胜枚举,但是更多的是困惑和烦恼,导致我们的课堂结构有些虎头蛇尾,课堂氛围和效果有些勉为其难,课堂实效有些经不起斟酌推敲,所以我们认为有些细节问题有必要在这儿进行探讨和交流。一.现阶段我们的高效课堂的“高效”含义的准确定位虽然从理论上讲“高效”就是效率的突出,直接反应为“大容量、快节奏、好效果”,环环相扣、密不透风,但是我们要清楚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或者说是最后我们所追求的成熟的、规范的、模式化的课堂终极目标。现阶段我们还是探索和总结阶段,所以大家要把握好几点认识:一是我们虽然有同样的大纲,同样的课标要求,同样的高考,但是我们同时有着不同的学生,不可否认他们的学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基于这一点来考虑的。这种现状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一不能眼睛总盯着高考,二不能完全照搬新课程标准,比如说难度太大的东西我们可以大胆的舍弃,要么想方设法进行分解降低难度,或者是多花时间来事倍功半(我们不要怕多花时间,大家有的是时间,因为事实上我们的文化科比照新课标要求已经大量的侵占了素质课的时间),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定位就是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他们既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感受比较轻松和快乐的任务。二是高效课堂不仅仅是老师本身转变观念,我们同时也要逼迫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习惯,要让他们丰富如何获取知识的手段,例如翻阅书籍资料、上网查询、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探讨等等,这恐怕是他们将来最需要的。三是的确致力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组织协调、团队意识、分析综合、整理归纳、独立思考、口头表达等等,我们不能忽视在这些方面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有明显的差距。如果把握了这几点,我认为我们普高的新型课堂较之传统课堂就是有活力和生命力的高效课堂。二、课堂结构的完整才是一个规范的课堂关于课堂结构的组织实施教务处在胡校长的指导下给出了一个基本模式“三环六步442”的预案,“三环”构建了课堂组成的框架,“六步”是对“三环”的具体解读,“442”是课堂的实施步骤的详细时间规划。也就是说这样一种结构能做到目的明确,过程开放,反馈落实。我们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只把这当做一种理论,忽视了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往往只重视中间环节,导致整堂课演化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终”,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三、教学设计要考虑全面,细致周到一堂课的流程是否顺利、流畅,主要取决于细节的设计安排,正所谓于细微处见功夫!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从而合情合理的布置任务。这里一方面要考虑到整体学情,同时也要考虑到小组内的状况,能让组内合理分工,强弱互补。2.学案或预习案一般尽量要准备,同时结合自己的设计思想把内容、素材、任务和练习合理安排好,不能学案和教案混为一谈,这一点是我们很容易简单处理的。3.问题的设计越细致越好,越具体越好,一定要避免宽泛、综合性过强的问题。例如最后总结归纳的环节,若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看似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放飞想象力,发散思维,事实上我们的学生一般因为茫然而无所适从,冷场是必然的。此时我们能不能抛开自己心中固有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和答案,多给学生一些暗示或提示,如精神和情感方面、方法和能力方面,自己个人的变化方面等等。4.教师的穿插点评也要下功夫加以修饰,简练而又切中要害。学生表演好的地方,口头语言一字或两字予以肯定和赞赏,身体语言点头、微笑或鼓掌也行;不到位的地方也要入木三分,快刀斩乱麻。切忌表面是开放课堂,实则教师还是专制独裁,压抑了学生的活力和张力5.可以各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某种方式的评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四、小组长的选任和培养是课堂是否能成功的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所谓合作与探究主题是在小组长的组织和安排下实施的,学生的展示也是他们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