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减轻考试心理压力三案例案例1来自“注意力”的压力:正在读高三的强强很苦恼:眼看高考越来越近了,原本学习认真的他却无法继续做到心无杂念地投入到复习中去,每天总觉得脑子里一片混乱,心里总像有什么事情似的,但是具体有什么事情自己也说不清楚。想做点什么来转移注意力,也老是静不下心,连上课也不能停止胡思乱想。虽然每天上学前他都告诉自己“今天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但却完全不见效,好像自己的思想在受别人控制一样,越发心乱。结果,在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中,他的总成绩不断下滑。为此,他感到非常烦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对策:面临高考,可能很多同学都有着与强强一样的苦恼: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课,做事情效率差,为此时而自责时而烦躁,但是却无法自我控制。其实人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的,随着年龄的变化,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会有所不同,何况人的注意力会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也会因为情绪波动而被干扰,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强强的情况属于注意力本身没有什么障碍,但是他自我苛求,过于追求完美,总是要求自己学习时完全“心无杂念”,苛求自己要注意力集中,心思百分之百用在学习上,如果不能达到这种要求,他就怀疑自己的自律能力。强强把很多正常的心理现象当成了异常,总是恐惧“干扰”和“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防止这些“干扰”上,结果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了,并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同时,如果强强对高考结果的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紧张、悲观、焦虑、烦躁等情绪均可导致注意力涣散。建议强强首先对自己“宽容”一些,允许“走神”现象在自己身上的发生。注意调节自我心理,明确动机,了解“宽容”的重要性,让自己切切实实地放松;其次根据自己在各科学习中的情况,认真分析自己的强弱势,重新给自己在班级和年级中定位。第三,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有效利用“专心”时间,彻底放松“走神”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第四,改进方法,可通过课堂上思维的积极互动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最后,改善家庭或课余学习的环境,寻找比较安静、通风较好、光线充足的环境等。案例2来自“陪读”的压力:小樱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很好,老师和同学也都非常喜欢文静内向的她。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她怎样用功,成绩却总是不升反降。为此她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偷偷哭泣,和同学们的关系也疏远了。眼看着高考即将来临,父母很为小樱担心,不断买来各种补品给她吃,但是情况仍然没有任何的改观。小樱一家来自我市的一个县区,母亲早年就已经下岗,父亲也只是靠手艺打些零工,因此家境并不宽裕。但是因为小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市区的重点中学,所以从孩子的前途出发,父母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过起了“陪读”的日子。由于一家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小樱必须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所以父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赚钱上,同时兼了三份工;母亲则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照顾小樱的饮食起居上。父母的艰辛和照顾对小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她担心自己万一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会让父母失望,也会在亲戚面前颜面扫地。在小樱看来,别人考不上大学可以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而父母的做法让自己无路可退。因此随着高考越来越近,父母对她的照顾越来越细,她就越来越紧张,以至严重影响了学习。对策:在陪读之风越刮越盛的今天,一些父母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业不被干扰,已经全然不去考虑自身条件的限制,毅然决然地加入到陪读大军中来。对于一些孩子来说,陪读剥夺了他们参与劳动获得锻炼的机会;对于另一些孩子来说,陪读让他们变得难以顺利适应社会,观察和应变能力降低。而对于小樱这类孩子来说,陪读让她更多地承担了精神上的束缚和压力。在她的意识里,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已经变相为考取名牌大学的一种交换条件,使她在对交易结果的担忧和猜想中焦虑而不能自拔。因为小樱是个懂事的孩子,而且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所以建议小樱的父母充分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上充分放手,按照一般家庭的生活模式重新进行责任划分。比如,父亲的工作是为了整个家庭,而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