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解题方法指导(1)—计算型选择题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题型特点经济学中的计算题包括两类:一类是显性计算题,直接用相关公式来解答即可。一类是隐性计算题,需要运用概念间的相关关系来分析。计算型试题具有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从计算题计算的内容来看,近几年高考涉及到外汇及汇率、价值量、货币量、股票、劳动生产率等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典型例题(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计算出2010年的价值总量:132元乘以10万件=1320万元。其次,计算2011年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的价值量:1320万元除以10(1+20%)=110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最后,计算2011年的价值总量110元乘以10(1+10%)=1210万元。【答案】C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方法指导1.如何突破计算型选择题(1)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政治计算题与特定的学科概念联系在一起。只有准确理解并且区分这些概念的内涵,才能正确地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数量关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例如,价值量、价值总量与使用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外汇汇率与本币汇率等概念,把它们区分开并且理顺其关系,就可以化难为易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2)掌握概念之间的比例关系,把握概念之间是正比、反比还是无关,并根据数学中的函数关系进行正确计算。例如,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使用价值量与个别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成反比,与个别或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成正比。计算方法是,若成正比,那么,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若成反比,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那么,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例如,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变化后的商品价值量=商品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值)。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3)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性条件。任何规律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如果把所有的条件都考虑进去,就把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从而不利于准确把握各种关系变量。所以在题目中有时候就对一些特定的条件进行限制,把对问题的分析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进行分析,从而使问题的答案变得唯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4)从知识点看,计算型选择题主要涉及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等。平时加强这些知识点方面的计算训练,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2.几种类型计算题的解题方法(1)货币量的相关计算解答此类试题要运用货币流通公式计算,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试题的考查角度可以是计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是计算商品价格总额或货币流通次数。解答此类试题如果没有作出条件限制,一般还要考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因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2)外汇及汇率的相关计算题此类试题一般是以隐性计算题形式呈现,考生须根据外汇及汇率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解答。一是计算外汇储备,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这需要把材料涉及的相关项目相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二是汇率的计算,这需要正确把握汇率的变化情况,再依据材料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汇率的变化情况:外汇汇率下降,说明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3)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此类试题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