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6篇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篇一】梁家河是习近平的第一步,七年里,他在这里生根、铸魂、练就本领、寻找初心。那一句“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是与人民血肉相连、心心相印的见证;窑洞里长满的故事是承载着一位伟人在苦难与迷茫中成长与成熟的铭文;声声叫着的小名是革命友谊的纯洁与坚定的象征;我们在阳光路上的经历是新时代下破浪前行的年轮。十年一剑,百年树人。“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水,不要小瞧梁家河,这里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封面上的箴言。在我看来,并非是梁家河有大学问,而是有大学问的人在哪里都能做大学问。这一点在习近平在“逃离”北京去往梁家河时便初见倪端。一句“我不走才得哭啊”和装满书本的行囊,便窥见年少时的习近平已有了异于常人的智慧、豁达和对知识的渴望。在插队的生活中,面对陌生与质疑,他由被动变主动,以平和实在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逐渐地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好后生”,也因此收获了珍贵而坚实的友谊。在繁重的劳动与艰苦的生活下,他依旧深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无论是放羊、农忙还是休息,习近平始终书不离手,不忘学习,从未间断思考、批判和借鉴。在数年如一日的学习与实践中,习近平逐渐成长起来。一句“锅里有了,碗里也有了;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像是剑刚出窍的一点寒芒,气魄与远见直射人心。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15岁时,他迷惑、彷徨;22岁时,他坚定、自信。他以七年的时光由青涩到成熟,可谓“十年一第1页共9页剑”;而今的他,屹立于中华之巅,是为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说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认为,习近平在黄土高坡的七年,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它提升了一个青年党员的道德操守和党性修养,奠定了他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习近平从未忘记梁家河,从慷慨的接济旧友,到再次踏上往日的黄土地,他的心依然牵挂着梁家河。无论是在延安还是北京,伦敦还是西雅图,每每谈起梁家河,他总是心怀感恩,怀念在陕北插队的日子。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与人民的“同呼吸、共命运”,使得今天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如今的梁家河“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走进了新时代,正映衬全书封底的那句“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顶天立地我等楷模。我想每个年轻人都曾幻想成为英雄,可能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亦或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记得在读普京传记时曾被一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立八荒。”的侠气所深深吸引。老师评价其“牛人一个,一个牛人“,而我也曾写下“风刀断百草,马蹄震三乡,身在荒野地,心似阎罗王”的感叹。然而,我在向往传奇生涯的同时,却忘记了那个从平凡中成就伟大的领袖。本书朴实无华的内容,体现了总书记人生第一步的所学所感。他曾告诫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想,所谓的“顶天立地”便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当我们为“月亮”与“六便士”的抉择而苦思冥想时,一个从基层出发,由一枝一石攀上巅峰的榜样正在实践着梦想和现实的结合。从梁家河的七年到中国社会的极大发展,“修、齐、治、第2页共9页平”正是习近平成长的真实写照。他以“为人民做实事的”的信念为起点,达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