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实验教学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新课程”)颁布以来,经过一段时间和一些地方的试行,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随着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展开,它已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我们也将领略到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一轮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新课程也要求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去迎接它、适应它。新课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些也正是我们物理实验教学所苦苦追寻的目标,因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将迎来其发展的机遇,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学必将重现其应有的魅力及其内在的价值。而优秀创新的物理实验教学也能为新课程的实施独辟蹊径,开拓思路,增光添彩。显然,创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作用。那么,传统实验教学对学生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利影响呢?一、传统实验课的形式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主要有演示实验、边学边做实验、学生实验(即分组实验)等等。相对而言,演示实验的比例最大,这一类实验都是教师依据授课的内容边讲边做,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是表演者,学生则为被动的观众,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必、也不能主动地参与,也不需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和责任,当然也用不着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似乎是被排除在事件之外,因此这一形式的实验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等方面都将大打折扣。波利亚说:“在教一个科学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种关键性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蹈过去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子”。由此可见让孩子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极其重要,这也是时代的要求;边学边做实验及学生实验虽然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在目前情况下,这些实验都是在老师既定的内容、要求、方案及步骤下去完成的,全班同学的过程相同、步调一致,实验的结论也是大多与课本的结果相一致,几乎没有较大的错误,更谈不上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了。一节课下来,过程平稳有序,不会有节外之枝,结果更是令人满意,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必然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各种能力的养成,这又怎么能对学生进行探索教育和创新教育呢?又怎么能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和创新呢?二、传统实验教学的内容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过去我们上课做实验,都是严格遵守教材的安排,哪里是演示实验,就只能演示,哪里没有安排实验就绝对不做。教师只能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对于学生只能服从,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三、传统实验教学的探究实验的比重小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的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学生不需思考,这就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排斥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使教和学变得索然无味。爱因斯坦说:“科学结论几乎是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解释全部情况”。难怪我们老师总是是抱怨物理规律讲得很透彻,但学生还是不能灵活运用,问题的根源也许在此吧,我们不能违背教学的客观规律。新课程强调的是注重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采取探究方式学习。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来看,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其显著的特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这种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主动获取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题都适于探究学习,尤其是实验探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原本是探索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