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党伟业》有感——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商111杨恩进1102011132《建党大业》是献给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贺礼,影片以宏大的场面,超强的演员阵容,真实的再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看完之后感触颇深。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志让我敬佩不已,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艰难前进的精神。因此,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无比冲净之情,我浅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和一些革命家来完成的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中有许多都介绍过马克思主义。马君武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03年2月在《译书汇编》第11期发表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中认为“马克思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斗争为历史之纲”。此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机器历史解释方法和著作,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论角度解释历史,他们把阶级斗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社会。与此同时,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分别在,《民报》上登载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刊发,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虽然《民报》的出版时间不足5年,但它使革命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是相当一部分接受过新学教育,有进步意识的人士耳目一新,从而由思想上同情革命转到全身心参加革命,使革命力量日益强大。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仅限于精英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因此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民众中去才能改变中国。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达到高潮辛亥革命胜利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第1页共3页续探索救中国的道路,特别是一战带给他们的巨大震撼,促使他们去反思甚么样的理论思想适合中国社会,这为他们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打下了基础。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欢呼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随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华民族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紧接着,爱国学生首先发起罢课反对列强的强权政治,谴责临时政府的软弱无能。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临时政府的镇压,一批学生被捕。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纷纷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夺回主权。。一时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面对压力,临时政府只有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就是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推波助澜,使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它是科学的,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为新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中国的现状作了系统的解释,为中国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富强打下了基础;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铺好了道路;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第2页共3页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9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