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法;(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定理,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应用。难点: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的证明。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主要想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意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二)探究新知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1)量一量边AB的长度;(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2.提出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证明命题: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猜想?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12AB.【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至点E,使DE=CD,易证四边形ACBE是矩形,所以CE=AB=2CD.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三)例题讲解例如图,在Rt△ACB中,∠ACB=90°,∠A=30°.求证:BC=12AB【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易证△BD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12AB.【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4cm,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3.如图,在△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为垂足.求证:(1)G是CE的中点;(2)∠B=2∠BCE.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ABC中,AB=AC,∠C=30°,AB⊥AD,AD=2cm,求BC的长.【教学说明】可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归纳.(五)课堂小结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有斜边上的中点,要考虑构造斜边上的中线或中位线.(六)作业1、“习题24.2”第1、2、3题2、附加题:已知:Rt△ACB中,∠ACB=90°CD⊥AB,∠B=30°猜想AD与AB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七)板书设计24.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性质:例题:应用:三边关系:锐角关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定理:30°角特殊角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