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学校教案序号:9备课日期:18年10月9日课题你是人间四月天课型新授主备人颜敏拟授课时间第7周星期二第2节授课人颜敏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2.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过程与方法3.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4.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质和写作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教学难点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教学资源准备与选择教法与学法1.朗读法2.勾画圈点法3.讨论法预习作业教学过程个人再探索一、导入: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哲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预习交流积累语音词汇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轻灵(línɡ)娉婷(pīnɡ)鲜妍(yán)冠冕(ɡuānmiǎn)呢喃(nán)理解词语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鲜艳。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天成学校教案教学过程个人再探索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大意同桌交流,概括每一节诗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第四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第五节: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目标导学三:再读课文,品评精妙词句【品味亮点词语】1.品读诗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静态与动态结合:“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2.理解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云烟”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而“星子在无意中闪”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闪”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3.怎样理解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感悟精彩句子】1.理解第三节诗美的画面。“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2.理解第四节诗的色彩美。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这种色彩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目标导学四:体验意境,归纳诗歌主旨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教师先示范赏读的方法。2.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小节进行赏读。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目标导学五:深入研读,探究诗歌艺术手法1.意境清新,画面优美。诗歌如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