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的复习教学设计:肖漫霞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的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比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结构图与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进一步掌握知识整理的过程方法,体会知识整理形式的多样性。3.通过说理与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本身的严谨性,学会全面有序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看懂结构图,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知识整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角的两种分类角度之间独立又相关的关系,灵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PPT、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PPT出现三条小棒,问:你能用这三条小棒做什么?预设:拼三角形。出示错例:师:这样拼吗?预设:不对,端点要接在一起。出示正例: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预设:由3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系统得复习三角形。过渡语:星期一布置作业做了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整理一遍,希望同学们关注我们今天整理知识的顺序和表示方法。【设计意图】以错例激发学生的认知,引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复习,同时说出要求,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得关注。(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1.三角形的特性认识层面:(1)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理解层面:(2)如果我另外给你长度相等的三根小棒,你拼出的三角形跟我的一样吗?为什么?预设:一样,因为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了。师:这是三角形的什么特性?预设:稳定性。(3)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又有什么关系呢?预设: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师:根据这一特性我们怎么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拼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还有什么性质?预设:比较两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至少有2个锐角。过渡语:刚才我们复习了三角形的组成部分、稳定性、三边关系和内角和,你还有补充吗?2.三角形的分类你是怎么整理三角形的分类的?①(按角分):它们之间有重合的部分吗?它们三者是什么关系?预设:互相独立。师:怎么判断某个三角形属于这里哪一类三角形?预设:看最大的角。师:怎么看?预设:钝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锐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锐角。(按边分):师(指着多出来的部分):你看到的蓝色和黄色这部分的三角形分别有什么特点?预设:看到的蓝色部分的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看到的黄色部分的三角形只有两条边相等。师:怎么判断某个三角形属于这里哪一类三角形?预设:看三边长度关系。师:怎么看?预设:三条边都相等的就是等边三角形;只有两条边相等的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是普通三角形。(1)对于三角形的分类,只看角我们可以这样分,只看边我们可以这样分,那我们能不能既看角又看边呢?谁来摆一摆这些椭圆表示它们的关系。重合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三角形?(借助三角尺再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过渡语:再整体看一下这个结构图,刚刚我们从这四个方向整理了本单元知识,其实我们还可以看做是从边和角两个角度把本单元的知识联系了起来。(三)对比分析,掌握方法(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ppt出示):这是A整理的思维导图,请A来说说你整理的思路是什么。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你觉得这两种思维导图在知识整理归纳的方法和形式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师:虽然这个结构图没有把那些概念详细写出来,但是它是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下一个知识点,一步步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表示出来的,这样更能把知识系统化。过渡语:我们整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得理解和应用知识,下面看看大家的应用能力。(四)练习巩固,提升思维推理能力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二、说理分析。1.你发现了什么图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2.你能确定下面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理由。监控:你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吗?依据是什么?另外两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