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2015年暑期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重要性当前,学校课题研究存在选题大、内容空、教师难操作、成果无实效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开展合乎教师现状、贴近教育教学的小课题研究,以教师正在做的工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和完善工作为目的。研究过程分为四部曲:一是营造氛围,创造研究条件;二是遵循原则,精心选择课题;三是举行论证,探寻研究策略;四是成果评价,提取研究经验。小课题研究以理论为基,以实践为本,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见效快,能使教师在研究和交流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化提高。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是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管理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本身的需要。二、针对现状、合理定位,开展小课题研究:1、何谓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小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小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小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⒉“小课题”与“规划课题”在属性上有什么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是指国家、省、市、县(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俗称“规划课题”。有人把规划课题研究称为“专业研究”,“正规、正式研究”。“小课题”与“规划课题”的主要区别在:⑴“规划课题研究”的组织过程是政府行政行为,“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群众性的自发行为。目前,教育行政部们已经高度关注“小课题研究”,有些地区把“小课题”已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项目。但“小课题研究”还完全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及“规划课题研究”。⑵“规划课题研究”具有全局性。所谓全局性一是研究的范围涵盖各级各类教育。二是研究的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的各个学科。三是研究的问题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小课题研究”往往“以校为本、围绕学科、立足课堂”解决本校、本班、本学科内具体而细微的问题。关注的是一般的、局部的、细小的问题。⑶“规划课题研究”具有战略性。即所选取的问题事关长远,影响深远。选题较为宏观,研究视野较为宽广,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从教育策略和行动计划选择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教育全局的问题。“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战术、策略、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选题微观,研究视野在教师熟悉的工作范围之内,站在减负增效、提高质量的角度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⑷“规划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用发展的思想,发展的眼光,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做适度超前的预测性研究。“小课题研究”也具有前瞻性,但更具有现实性,它着眼于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⑸“规划课题研究”具有综合性。研究体现多角度,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研究的问题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单一的,而是把它融入到教育的大环境大背景来思考、来研究。“小课题研究”具有单一性,研究的问题就事论事,背景简单。⒊小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与规划课题相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