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小学时期,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将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以及后面学习长方体及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3、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学具准备: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那么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二、说教法学法教法采用情景创设法和引导探究法等,导入新课时,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创设教学情景,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探究新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究。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索。怎样才能让这些教法和学法真正渗透于课堂,服务于课堂呢?三、说教学过程设计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学习过的一组平面图形和一组生活中的物品:牙膏盒、楼房、魔方等。提问学生:你发现他们和我们原来学过的图形一样吗?那么他们是什么图形呢?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物,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为什么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设计理念]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源与生活,本环节,在学生已经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象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直接导入新课,自然的将学生代入到探究新知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顺利开始了新知的探讨过程。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一: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手边的长方体实物、然后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呢?(2)小组交流汇报发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的会说;我摸到了平平的面;有的会说:我发现了它的边;还有的可能会说:我摸到它有一些角……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那么长方体还有什么样内在的特征呢?,让我们继续发现吧!活动二: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师: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2)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面棱顶点研究小组: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看题目,利用手中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小组合作,说一说,填一填。(3)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师提问: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那么这些棱怎样区分呢?如果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的话该叫什么合适呢?活动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师:究竟哪条棱叫做长,哪条棱叫做宽,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