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国培计划(2019)——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第一阶段诊断报告南川区国培计划(2019)——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已经正式启动,10月16日至18日,我跟随语文一坊坊主罗晓敏主任走进鸣玉小学,走近冷水小学和峰岩小学的八位老师,通过课堂观察教学反思、互相评课、谈话交流等形式,对本次参培的八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能力的现场诊断,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这次在鸣玉小学,主要听取了语文一坊第二小组的三位男教师(官智谋、安国龙、彭勇)和五位女老师(杨益、吴彦筑、王廷珍、韦庆龄、程霞)的语文课。其中,一年级一节,二年级三节,五年级两节,六年级两节,共八节。这8位老师中,30岁以下2人,30-40岁3人,40-50岁3人,年轻的吴老师刚参加工作3年,最大的官老师已经工作近30年,他们都对本次培训热情高涨,都希望能通过本次培训能有较大的收获。二、教学现状通过三天的教学观察和课后研讨,发现老师们有以下亮点:1.教学设计格式规范。多数老师采用南川区“基于标准的教学”的教学设计模板结合学校要求稍作改动进行设计,要素完整内容齐全。2.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每位教师在课前都精心制作课件,为本节课学生学习有困难处排忧解难,及时点拨,力求教学最优化精心准备教具,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吴彦筑老师执教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配套教参没有生字卡片,她为了方便孩子们识记自制了词语卡片。3.注意挖掘教材资源。安国龙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结合课文内容找词组。吴彦筑老师利用插图帮助孩子们理解动物们是如何作画的,把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程霞老师抓住“鼻子一酸”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而联系生活,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4.注重学生习惯养成。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请把这句话说完整”“你听得很认真”“写字的时候要头正伸直脚放平”这样的语言在课堂上随处可见,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5.个别老师方法意识突出。杨益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韦庆龄老师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勾画,在朗读中明白什么事一次对话;安国龙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的造字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教学设计还需细化。个别教师教学设计格式不对,没有用教科所统一下发的“基于标准的教学”的教学设计模板;多数老师在设计中的语言运用还需规范细化。2.文体意识不明显。老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关注得比较多的是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很少考虑到同类文体的教学方法。比如王廷珍老师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仅仅局限于教本堂课的内容,并未向学生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以及古诗这种文体的特点杨益老师在执教《在柏林》和彭勇老师在执教《桥》时,也未向学生渗透阅读小说的方法和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3.课型意识不明确。杨益老师执教《在柏林》时设计了“导入-初读-精读-总结”几个环节,略读课文用方法的意识不太明确。4.课时划分不明确。除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外,需要两课时甚至三课时完成的课文,课时划分不明确,只关注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整体设计。5.讲得过多让学不够。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体现还不充分。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经历思维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应该关注,有效的朗读指导、书写指导有待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改进措施1.加强老师们从教什么的角度去设定课时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单元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多个角度去考察来设定课时教学目标,以求目标定位准确。2.引导老师们从怎么教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老师们备课要有单元意识、整体意识,设计的教学环节应处处指向目标、聚焦目标。分解目标,找策略,搭架子,层层深入,将所教这一文本的文体特征悄然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既学会了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又训练了思维。3.引导老师们在课堂中教与学要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