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全力推进发展新农村,全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5元,同比增长13.25%,增长率连续8年位居全市前列,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一、工作完成情况(一)现代农业取得实效。1.加大扶持力度。今年区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出382.64万元。制定实施《xx区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涉及扶持132.8万元(概算)。组织农业企业申报农业化项目贷款贴息。发展休闲农业,改善洋田汉华菜场生产服务环境,指导农民利用冬季闲田种植油菜花,于第二年春季形成观光效应。有力保障区内31亩蔬菜生产基地大棚的顺利建成。支持韶华园艺深化石斛组培技术研究,该项技术在行业内属领先水平。2.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深入推进区内首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力智生猪标准化示范区”持续发展。实施中央农技推广与补助项目,投入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推广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种植蔬菜优良品种13种。推广3000多亩使用振频式电子灭虫灯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深入农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宣传,发放技术宣传小册子4000多本。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全年培训18期,培训人数1000多人。3.切实保障动物防疫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防重大动植物疫情。未发生h7n9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继续实现“无疫区”目标。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蔬菜实时监控速测合格率98.95%,生猪及冷冻动物产品合格率100%,未检测出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残留,检测合格率位居全市前列,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介合作社参加农超对接、展销会等活动。全区成立合作社17个,入社成员367人,带动农户1400户,资产总额2127万元。合作社办社水平逐步提高。第1页共6页(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组织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市h7n9禽流感临时补贴170多万元,发放种粮农户补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补贴、生猪停养奖励等625多万元,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845.8万元。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加大就业转移力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全年成功推荐就业15289人;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完成本区户籍人员职业技能培训5217人,资助金额共计421万元。认真实施《关于原乡镇企业人员和原民办教师养老保险问题的解决方案》,累计批准507人享受资助,经费达320万元;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两保并举,合计全区参保率达99%以上;全年共核发各项社会保险金43164万元。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540元/月,低收入救助标准提高至810元/月,五保供养提高至1150元/月,社会散居孤儿救助标准提高至1240元/月。(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1.着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和文体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推动农村地区学校(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积极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地区初中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总上线率达到新的高度;深入实施农村素质教育,成功举办中国梦X8226;萝岗情X8226;青年志五四青年节表彰、流浪儿童艺术团成立暨“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教师获市以上奖项共有207人次,学生获市以上奖项共730人次;多元发展民办教育,稳步推进特殊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创下龙舟赛“传统龙”项目“七连冠”,扎实推进基层体育、文化设施建设。2.深化农村文化惠民文化事业。全年划拨262.7万元经费保障街镇文化站、村居文化室的正常运营管理和活动开展,目前全区59个村居文化室实现了100%全覆盖,达标(200m2以上)文化室数量已达45个。利用已建成的106个流动图书馆积极开展流动图书、报刊配送服务,全年配书3万余册。深入基第2页共6页层开展各项惠民文化活动约1500场。大力扶持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文化项目(如貔貅舞、舞春牛、客家山歌、粤剧曲艺等)。利用传统节日和区内重大活动平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2131农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