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今天应广大会员的强烈要求,希望我能够好好讲一下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了。我记得我是有一年春节在家里边看完了之后,很激动地写了一个我们的PPT给大家。为什么很多会员希望大家读读这本书呢?就是在春节返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很沮丧说又要去工作了,春节假期过得好快,就是人们对于工作的排斥心态是溢于言表的,在每个人的微信圈里边,就不断地去发布这样的消息。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念这本书,就特别觉得稻盛和夫的想法应该让大家知道,不仅仅是给大家洗脑,让大家能够认真地工作什么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了解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以后,你会发现工作真的可以成为你幸福的来源,工作可以让你觉得特别开心,所以今天我们认真地讲讲这本书。这本书的三个推荐人很有名,大家都很熟悉,第一个叫马云,马首富,第二个叫张瑞敏,是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还有一位是俞敏洪,三个特别勤奋的人推荐了稻盛和夫的《干法》。《干法》这本书跟《活法》比起来,它写得更加跟自己的经历有结合,所以在《干法》里边充满着稻盛和夫现身说法的对整个工作的看法。那么稻盛和夫这个人是什么人呢?他1932年的时候出生在日本的鹿儿岛,你想那是经历战争的人。在1955年的时候,毕业于鹿儿岛的大学就叫鹿儿岛大学,学的是应用化学专业,所以他一直做的都是跟化工有关的京瓷方向的创业,第一个工作就是京瓷。日本有四个叫经营之圣,哪四个人呢?一个叫松下幸之助,你听这名字就知道松下的,一个叫盛田昭夫,盛田昭夫是索尼的,还有一个叫本田宗一郎,本田的,这几个人都创造了巨大的公司。第四个,唯一一个活着的经营之圣就是稻盛和夫先生。稻盛和夫这一辈子做了三家公司,全都做到世界500强,我经常跟大家讲说咱们做一个公司能上市,就已经觉得很有成就感了,很累了,人家做了三个公司都是世界500强。第一家公司就是京瓷,京瓷有一段时间还卖过手机,被很多人看到。但他实际上最早就是做陶瓷的元器件,做各种各样的元器件。我们手机电脑里边的那些元器件需要加工的,他们做了很多这样的东西,京瓷是世界500强。第二家创业的公司,京瓷是他27岁的时候创业做的,27岁的时候创业做了京瓷。在他52岁的时候做了第二电电,第二电电就是KDDI,这个公司相当于中国联通在日本的地位,就是移动通讯的供应商里边排名第二位的,也是一个世界500强公司。2010年的时候,老人家已经得了胃癌了,切除掉了2/3的胃了。在这个时候日本政府来找他谈,希望他能够接手拯救日航,就日本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不行了,这是一个代表着日本形象的这么一个大公司,现在濒临倒闭了,你看你愿不愿意出来帮助国家把这公司经营。稻盛和夫回家想了想,说行。70多岁的老人家,胃都切掉2/3了,又出来接手了日航,只用了一年时间扭亏为盈,日航又重新回到世界500强的行列。所以这人难道不是一个经营之圣吗?他太厉害了。那么他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的呢?最关键的就是来自于对于工作的看法,稻盛和夫在一开始就说工作不是不得不干的必要之轭,就是我们很多人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必要之轭。我跟我一个同学,他是外企的高管,在聊到工作的时候,他说这事我想得很开,工作你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你为了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所以你必须要付出这样的代价,我心甘情愿为了付出代价,我就忍着点,就别抱怨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想通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想明白了,无非就是吃点苦,遭点罪,受点气,我忍着点,我是为了挣钱能够度假,享受退休生活,能够让孩子成长。有这种想法就没法成为稻盛和夫这样的人,这就是打工者的想法,他会认为我打工享受了必要之恶,这是一个必要之恶。稻盛和夫认为说工作是万病的良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重要的良药就是这个,稻盛和夫是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在看待的。这本书里边有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说第四页,稻盛和夫经常会问那些认为工作是必要之恶的人一句话,他说难得来这个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那么你人生的价值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是你忍受了很多不愉快的工作体现出来了你的工作、生活的价值吗?是你账户上的钱能够体现你工作的价值吗?不是,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