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反思尹文玲《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是更羸对魏王讲述能让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断,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本篇课文是我讲的一篇赛教课,我是分为四个板块进行教学的: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本节课存在的亮点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我让学生谈谈对弓箭的认识,问学生:只有弓没有箭能射下天空中飞过的鸟吗?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能力。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更羸所说的每一句话之间的联系,从中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足之处:一、指导朗读不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时,学生还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来,特别是对于魏王说的这两句话:“你这样的本事?”和“真有这样的本事!”一个是疑问的,一个是惊奇的,学生读的还不到位,虽然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了训练,但是在汇报的过程中还是不理想,这里还要加强指导,注意“?”和“!”的区别,教师也可以进行示范读,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二、第五自然段中两个“直”处理不妥当在区分两个“直”时,还有含糊,虽然请学生进行表演并让学生进行板书讲解,但有的学生还是有点模棱两可,看了课件后,没让学生再讲了,这里处理得不好,还应该让学生再来讲一讲,强调一遍,这样先有感官的认识后,学生会理解得更全面。在以后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多思索,多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