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神韵——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学习目标:1、学会细心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2、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习重点:学习用细节描写彰显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活动过程:活动一:自主研习细节描写的定义: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辞海》)细节,就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事物或环节,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细节描写就是用特写镜头把事物等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可以说,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记叙文写得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细节描写是否到位。细节描写的分类: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生活细节(描写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名人眼中的细节描写: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巴尔扎克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穆青(著名记者)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我写人物,主要手段就是细节和语言。——李准(著名作家)通过阅读记叙文片段,并结合个人写作经验,思考细节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的方法、作用以及写作时的注意点。细节描写的典型片段:片段一: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片段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鲁迅《孔乙己》)片段三: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丰子恺散文《吃瓜子》(片断))片段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片段五: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