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坝中学高二地理《必修一》教学案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习过程】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2)意义:①调整了全球的分布;②是各地变化和形成的重要因素。2、理想状态下的大气环流(1)假定条件:地表是均匀的、。(2)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不均;(3)形成过程: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近地面形成气压带,在高空形成气压,极地地区空气冷却,近地面形成气压带,在高空形成气压,这样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闭合的热力环流。【思考】:在右图中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并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3、三圈环流----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因素:①高低纬间的不均和力。(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Ⅰ.低纬环流(0°~30°)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使地面形成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能继续北流,而在北纬度附近的上空,使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③近地面,大气由带流向带,受力的影响,偏转成风。Ⅱ.中纬环流(30°~60°)和高纬环流(60°~90°)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北纬60°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北半球为风。②北纬90°(极地)由于气温低,空气,近地面形成气压带,气流便从流向北纬度附近,并偏转成极地东风,北半球为风。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使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气压带。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同样的道理,南半球也形成了相应的气压带与风带,这样,全球近地面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如下图所示:0o30o30o60o60o90o90o新坝中学高二地理《必修一》教学案4、不同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表一(气压带、风带与降水)气压带或风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少与类型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多雨(对流雨0)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动力因素)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多雨(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热力因素)少雨信风带控制少雨西风带控制多雨(锋面雨与气旋雨)表二(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气压带或风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冬季。新坝中学高二地理《必修一》教学案6、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①、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近地面形成气压,其中低压最为突出,使气压带被其切断,从而只保留在海洋上②、读1月份(冬季)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近地面形成气压,其中高压最为突出,使气压带被其切断,从而也只保留在海洋上2、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特别是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原因是。3、冬夏季节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和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们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的、异常。例如冬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的和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的是【课堂检测】1、.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ABCD(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冬季是.(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和。(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2、读“南半球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