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棒,让数学活动更精彩姓名:徐仙教龄:3年职务:教师职称:无单位:镇江新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巧用数学棒,让数学活动更精彩摘要: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幼儿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而数学学具则是架在这条“鸿沟”上的桥梁。借助数学棒,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数的概念和数的知识,懂得数与量关系,发现数的存在等,让数学活动更精彩。关键词:巧用数学棒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幼儿收获知识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幼儿的数学活动创造条件,“数学工具”则是幼儿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幼儿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学棒、实物卡、数棒、点卡等都是幼儿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工具,本学期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则是数学棒。数学棒在幼儿学习数数,认数,数的分合中必不可少,巧用数学棒,会让你的整个数学活动更生动、更丰富、更精彩!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巧用数学棒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巧用数学棒数数,让幼儿更好的做到数物对应。幼儿数数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数数,即1、2、3……地念,是模仿成人的顺口溜数数。这种数数不是建立在对数词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凭机械记忆,幼儿只能像念儿歌似的按顺序背诵1到10的数,而对数字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往往不能用以表示物体的数量。二是按物点数,即口头数数和手指点物对应,计算物体的数量,并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来。幼儿学习数数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数的组成和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呢?首先在幼儿会口头数数的基础上,教幼儿按物点数。教幼儿按自然数的顺序,用右手从左至右点着实物数数,手口一致,不重数,不漏数,手指动作或微微点头动作相互协调配合,这可帮助幼儿理解数词和物体的数量相对应的关系,掌握数的实际意义。其次,在教幼儿数数时,一定要让孩子动脑、动手、动口,在想一想、看一看、摸一摸、拿一拿、听一听、画一画、讲一讲的过程中,认识物体的数量。数数的方法也是根据不同阶段而选择的。开始时可让幼儿模仿数数,老师数2根数学棒,幼儿也数2根数学棒。然后要求幼儿听清要求进行数数,例如:老师让幼儿拿4根数学棒,幼儿在许多数学棒中拿出4根数学棒;老师拿出5根数学棒,幼儿就拍5下手,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教会幼儿分类数数。如:桌子上摆着不同数量的数学棒,让幼儿数出蓝色有几根,黄色有几根,白色有几根,红色有几根。或者发给幼儿一把不同颜色的数学棒,数一数相同颜色的数学棒有几种。教幼儿学习数数,应尽可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着重于动手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的实际意义。二、巧用数学棒学习数的组合分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更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数的组合分成时数学棒的巧妙使用很重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习9的组成》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数学棒棒,把9根数学棒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可见巧用数学棒确实会让教学过程更精彩。三、巧用数学棒,让幼儿学会看图编题。可以利用数学棒让大班的小朋友口头编题算加减法。首先通过数学棒这一实物让幼儿来观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直观又容易,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口头编题的素材。其次要让幼儿通过数学棒理解“+”的含义是合起来变多,“-”的含义是去掉少了。四、巧用数学棒,摆图形学习“公用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的枯燥、单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