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词语“活化”的桥梁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活化”句段训练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大都停留在认读、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方法的层面上,而对“课标”中“力求识用结合”的要求则有一定的距离。怎样才能有效地把学生所学的“死”词汇救“活”呢?笔者认为,在学“语”的基础上抓“文”,把“句段训练”融入词汇教学的课堂,让其成为词语“活化”的桥梁,不失为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准确运用词汇的一条捷径。这里的“句段训练”是指在认识并初步理解新词汇的基础上,寻求词汇之间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说几句话或一段话,让学生尝试在实际训练中灵活运用词语,从而达到“活化”的目的。实践表明,这样的“句段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词汇教学中,如何进行句段训练,搭建好词语“活化”的桥梁呢?一、准确理解词语之意,奠定训练基础运用词语必须建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之上,不理解词语是无法谈及运用的。况且,句段训练相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说话训练,如果对词语不理解或理解模糊,就不能保证句段训练的顺利进行。为此,我在词语教学中注意了两点:首先,课堂上精讲、讲准。如“漫步”一词,一般在句子中多可理解为“慢慢地走”,然而仅此理解是不够准确的,其意思还应加上“自由地,高兴怎么走就怎么走”这一层意思。“沉甸甸”一词的意思是“体积小而份量重”,不能笼统地说成是“份量重”,否则就容易引起误用;其次,为了在课堂上挤出更多时间用于句段训练,提前布置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压缩课堂讲解时间等,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初步理解词义,减少课堂教学中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挤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具体有针对性的训练,以确保学生由理解词汇到运用词汇的有效实施。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目的明确,提醒学生注意对课文中生字新词的理解,例如,它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词语有联系,能否利同义词替换,或把几个词语串连起来说一段话等等,这样,为课堂教学训练作好必要的准备。二、感悟词语表达之妙,激发尝试欲望学生对说话、写作一类的需要动一番脑筋的训练常常缺乏自觉性。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说、写需求主动、乐意地去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词语运用的巧妙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三、架设词语活化之桥,增强运用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的。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词语以后是否进行句段训练,主要在于教师是否去引导。教师应善于寻求所学词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把握训练的契机,架设学生词语“活化”的桥梁。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挖掘,大多数课文、单元练习中的新授词语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要我们找到联系,就有进行句段训练的可能。让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语之间有联系,能不能连起来说一句话、几句话。”当然,把少数几个词语串连成句子相对简单些,要结合具体情境说上一段像模像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四、品评词语运用优劣,形成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运用新词语所说、所写的句段,要加以适当的品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明确得失。对运用不当的新词语加以纠正;对运用恰当的要给予肯定、鼓励,激发他们的成功喜悦感,从而获得再训练的动力。事实表明,学生对所学词语的运用,是在不断地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和表扬的过程中,其心里愉悦性与日俱增,正是这种心里愉悦性产生的内趋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运用,学生的表达水平就在这不断地尝试中得到提升,最终形成了自我的表达能力。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攻下词语运用这块堡垒,只有进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句段训练成为活化词语的桥梁,才能把所学的“死”词语救活,才能真正丰富积累学生的词汇,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得以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