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4.知道重心的含义。5.了解四种相互作用。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一)、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穿插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提出回答:l、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2、质子带正电,但质子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请猜测原因可能是么?3、假设重力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学生解答;交流讨论,发表见解。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力的三要素演示: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大小、作用点、方向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图示:大小、方向、作用点很明确。示意:要求不严格的图。例:一物体重150N,画出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的图示。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5.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测量工具:弹簧称演示:竖直上抛一粉笔头,结果它会落在地上,粉笔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二)、重力演示实验:①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②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归纳:上述各种现象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落到地面,那么是什么物体对这些规则的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呢?1.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重量。2.重力的大小:根据公式G=mg计算3.测量:用弹簧秤。弹簧秤要保持竖直、静止状态时读数。4.方向:例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导学生找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三)、重心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①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②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几何中心上。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二次悬挂法或寻找支点法找到。三、思考与讨论1、怎样分析一个力是否存在?2、能否说明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跳高时为什么说“背越式”优于“跨越式”?)四、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2、关于重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A.物体所受的重力,只作用在重心上,其余部分不受重力作用B.物体的重力总是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3、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后,球在空中所受到的力有()A.重力、踢球力、空气阻力。B.重力、使球向前飞的力、空气阻力C.重力、使球向前飞的力、踢球力、空气阻力D.只有重力和空气阻力4、关于重心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C.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D.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