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酸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3.全班汇报并交流。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7.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8.讨论和交流: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2.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5.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6.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学生猜测。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5.学生交流。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8.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板书设计:2、做酸奶病毒病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