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知道惯性的概念,并能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类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2.在用伽利略斜面实验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理想实验这种科学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关系的得出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个定律从人类开始有这个意识到最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要经过许多人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今天这堂课让我们重踏科学家的历史之路来探索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从而来体会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问题1:有人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正确吗?你有以下三项选择:1.如果你认为上述结论是错误的,请你用事实或推理驳斥之。2.如果你认为上述结论是正确的,请你为其作辩护。3.如果你承认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对有些现象又想不通,请你提出这些现象,让大家一起来解决。让学生思考后,师表态:是正确的。并通过演示:在桌面上演示,用力推动一辆轮子朝上的小车,小车就运动且维持运动,撤去推力,小车马上停止运动。故意支持错误观点来引发学生进行讨论与争辩。(引导学生通过列举事实——只要将车轮子朝下推动或汽车、自行车“趟车”或设计实验——斜面小车(学生设计、教师演示)来进行判断出正确的观点: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或如果没有摩擦,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上述观点是错误的。)问题2:上述错误的观点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呢?(亚里士多德)介绍亚里士多德:(PPT显示)问题3:今天的我们能轻而易举证明是错误的观点,而历史上的伟人为什么会犯错误,并能延续两千多年呢?(犯错原因:当时还不知道有摩擦力的存在,人们对事物的研究还局限在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直接得出结论(光凭经验来做判断),缺少思辨的过程,不需要去证明。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又体现在哪里呢?(贡献: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第一个想到了力与运动之间存在关系。)问题4:在历史上第一个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观点的人是谁呢?(伽利略)介绍伽利略:(PPT显示:)问题5:伽利略是为了要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观点而提出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的吗?(否)伽利略为什么会想到设计斜面理想实验的。1伽利略对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的研究:演示将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又滚上另一个斜面,引导学生观察:追问1: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样?追问2:滚下时速度如何变?滚上时速度如何变?思考:如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将如何变?但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是怎样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推断: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将如何?(升高到与下落点同高)小球在水平面上将如何运动?(速度不变,永远运动下去)质疑: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当时人们只公认前者(成为实验事实),但不公认后者;为了说服人们信服他的观点,伽利略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介绍理想斜面实验设计过程:(斜面倾角越小,小球通过的距离越远,当小球运动到无穷远处时,倾角趋向于0→水平面,小球永远运动下去)课件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问题6: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是什么?[可靠的事实:当球从一个斜面上滑下来而滚上第二个斜面时,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与从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滑下来时的高度几乎相等]问题7:当时的理想实验能成为今天的真实实验吗?[不能。因为今天我们仍然不能消除一切阻力,也不能把水平木板做得无限长。]问题8: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何在?[将可靠的事实和理想化的科学方法相结合,能更深刻地反映科学规律。]问题9: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研究所得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摩擦是影响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摩擦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问题10:伽利略的贡献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