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三节感知信息VIP免费

第三节感知信息_第1页
1/5
第三节感知信息_第2页
2/5
第三节感知信息_第3页
3/5
第三节感知信息虹桥二中张鸿平一、背景和意义分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具有正确搜索、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远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而搜索、处理、利用信息的重要器官——眼是人体在感知外界信息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一般功能的知识之后,对于特殊感觉功能——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作具体认识。并着重理解有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后面“眼的保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近视的原因和现状,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预防对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往往容易做到,促进了学生对近视的概念及类型的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认识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分组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师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与应激能力。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和开导:通过调查活动,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尝试解决对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率达100%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近视的原因和现状,促进学生对近视的概念及类型的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四、学程与导程活动(一)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2)《我班学生近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3)查询书籍、网络、录像,搜索眼与视觉方面的资料2、老师准备(1)眼的结构挂图与视觉形成示意图(2)猪眼球浸制标本(2-4人一个)(3)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4)查询书籍、网络、录像,搜索眼与视觉方面的资料(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可提出:神经调节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经由大脑形成的感受意识。这些感受意识得到的第一步都必须从感受器官开始。有些感受器官带有复杂的附属结构而被称之为感觉器官。像眼、耳、皮肤等都属于感觉器官。它们感受外界光、声、物的刺激而形成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借此人们才能够对环境作出最基本的判断。然而,在我们的感知信息中,视觉信息占80%以上,可见其重要性。由此引出本节课题:眼与视觉。2、眼的结构与功能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环境中的大部分信息是从视觉器官接受的。眼的最重要部分是眼球。它的结构和功能可以用一架照相机来比喻:光线作用于眼睛,刺激了特殊结构,产生了神经兴奋,再把兴奋传入视中枢,形成视觉。通过一系列反射活动,使人与其环境保持协调。(1)指导学生从外部观察眼的结构:①上、下眼睑和眼裂②睁眼时,从眼裂观察可随意运动的眼球,白色的巩膜部,透明的角膜部,角膜深方的虹膜和瞳孔;③用移动手电筒光线的方法照射眼球,观察瞳孔可因光的强弱变化而缩小和扩大。(2)提出问题:①眼睑有什么作用?②光线是从哪儿进入眼球内的?③虹膜的作用是什么?④瞳孔扩大、缩小随光线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这可能有什么作用?3、眼球壁的结构与功能:眼球壁可以分为三层膜,外膜包括两大部分,约占1/6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眼里不揉沙子)。其余5/6的部分为含有大量结缔组织、坚韧白色的巩膜,有保护眼球内部的功能。外膜内面为中膜,占中膜2/3的后部是脉络膜,呈淡棕色,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使脉络膜部分不透光)。脉络膜对眼球有营养作用,并使眼球内部成为一个暗室。(可比作相机的暗箱)在挂图或模型上指出呈环状的睫状体,脉络膜向前延伸到巩膜前部的内面变厚形成的结构,内有放射状排列的睫状肌,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可比作调焦距的结构)。由睫状体再向前,为圆板状的虹膜,虹膜的颜色因人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人多为棕黑色或黄棕色。虹膜中央有一个圆孔,叫做瞳孔。这是光线进入眼球的孔道,由于虹膜内平滑肌的作用,当光线强或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三节感知信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