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诗词复习课活动单【复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进行识记,能准确背诵默写常见名言佳句。2、对部分名言佳句进行检测,进一步巩固积累,能学以致用。【复习时间】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由朗读附录古诗词及赏析,进一步理解其主旨。2、用横线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名言佳句。【活动方案】活动1熟练读背(15’)1、组内两两互背(6’)针对课前筛选出的句子,交换活动单,组内两两互背,在一次性掌握的句子旁边标注“☆”。2、自主突破(3’)个人拿回自己的活动单,针对未掌握的诗句,个人自主诵读加强记忆,在二次掌握的句子旁边标注“△”。3、组内口头互测(3’)针对标注△的句子,交换活动单,组内两两口头互测,一直不过关的不做记号,个人巩固识记未过关的句子。4、强化巩固(3’)组员针对所有筛选出来的诗句,自主强化巩固。活动2默写巩固(13’)1、自主检测(8’)在组长的组织下,收起资料,自主完成检测题→组内交换,用红笔互评互改2、整理易错字词(5’)各组选出本组成员错误频率较高的词→整理到相关区域上→小组之间互看交流→在自己讲义上做上记号→自行巩固强化易错词语。活动3全班赛诗(10’)每个组员准备一张白纸→教师报10个常见的名句佳句,个人默写→组长收回并交下一组组长批阅(每组总分100分,错一条扣1分)。活动4查漏补缺(5’)个人将检测题中仍未掌握的名言佳句整理到下面空白处并读背。七(上)古诗词辑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鉴赏】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3【浣溪沙】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鉴赏】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鉴赏】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5【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