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教育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生本教育是一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模式,本文以初中生物实验为基础,在实验中结合生本教学,通过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使学生对生物事实获得明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思考,悟性顿起,达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和谐的统一。关键词:生本教育生物实验兴趣生本教育是一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生物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使学生对生物事实获得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掌握生物学知识和规律的必要基础。实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思考,悟性顿起,达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和谐的统一。在此,本文联系具体实践就生本教育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应用提出一些观点。1.演示实验传统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就是教师使用演示的方法,根据课堂教学计划进行的生物实验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在生本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依靠学生来进行演示。1.1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在以获得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可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预习,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预先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并对所用到的器材名称进行介绍,讲述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条件,找班内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导进而准确操作,规范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演示效果。第一次把生本教育运用到演示实验时,我有很多顾虑,但通过一堂课之后证明了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后来,跟一位家长沟通时,家长反映孩子一直抱着生物课本在看,而且兴趣很高,孩子说要自己学会了,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通过布置演示实验的前置性作业,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显微镜时,教师可将一台显微镜交给学生,让学生介绍各部分名称,并演示取镜,安放、对光、观察等。学生演示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必须设计并布置好前置性作业。这种学生边演示边讲述的学习方法,就比老师在讲台上无休无止的讲授效果好得多。1.2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的实验,教师可提前布置好前置性作业并给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实验用具。可能有人会有疑虑,学生自己做能行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就跟前面的例子一样,学生们会非常积极的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中大显身手。在课堂中,教师只需将讲台交给学生进行演示就可以了。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操作,其他同学会马上指出并更正,学生们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巩固知识。例如,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师可提前布置好相关知识点的复习。教师提前将植物进行处理(先暗处理,然后一部分叶片遮光培养,另一部分不遮光)。课堂上,教师把前面的过程告诉学生,然后学生到讲台上将遮光叶片和不遮光叶片作脱绿处理,用“滴加碘液”的方法加以验证。若叶片变成蓝色,说明叶片中含有淀粉。反之,则说明叶片中不含有淀粉。这样,通过学生演示,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已初步掌握的知识,并加深了印象,进而提高了课堂巩固率。2、学生自主探究实验2.1分组实验把学生带进实验室或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而进行的实验,称为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操作技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应该指出,分组实验既可以在新课教学之后进行,又可以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长期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在新课教学之后进行,有利于学生验证和巩固知识。而分组实验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技能。2.1.1分组实验的准备2.1.1.1认真备好实验课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验条件,弄清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目标。教师预先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教师根据情况布置好前置性作业(比如预习教材或复习课本知识),使学生心中有数,作好实验心理准备,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顺利完成实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