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推动日常课堂变革的力量作者:作者:袁玥来源:来源:教科室点击数:1440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3日“活动单导学”模式最初来自教学“活动单”。教学“活动单”是由江苏省如皋中学的化学学科组在2004年研制出来的,经过实验证明可行后,在如皋市高中部分学科应用。后来,如皋市吴窑镇金盛初中在全校应用“活动单”,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确立了以“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并形成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流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如皋市教育局及时论证、总结、完善了金盛初中的经验,并在小学中、高年级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把脉、指导,不断建构、完善“活动单导学”的思想理念、教学原则、操作程序以及教学管理规范、制度和推广策略,进而在全市全面推广。在进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期,如皋市面临着强大的压力。一些学校和老师对改革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消极应对,搞形式主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质疑。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深有感触地说:“面对内部的阻力,我们用思想引领,用典型示范,用培训提升,用制度约束,用利益驱动,逐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面对外界的质疑,我们用事实说话,请专家学者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感受我们改革的氛围,参与我们的改革活动,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从而增进理解,消除疑惑。”“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就应该毫不动摇地做下去,至于方式、方法的问题可以不断摸索、逐步完善。课改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只有做了才知道可行不可行,课改需要理论家、评论家,但更需要懂理论会评论的实践家和实干家。”如皋市整体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不仅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区域教育质量,促进全市迈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车道,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荣获一等奖。如皋市也被省政府列为首批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活动单”:学生的课程学习计划“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以“活动单”为媒介,一堂课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模块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体验、感悟、探究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来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动单”是该模式的核心要素,既是教学活动的媒介,也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也是教师导学的有效载体。“活动单”供学生使用,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过程、要求等)、检测反馈等。其中,学习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本节课教学价值的体现;活动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是活动单的主体内容和重点所在;检测反馈是学生实施活动方案后的练习和巩固,是对目标达成度的一种必须的直观检验。例如:《圆的认识》活动单【学习目标】1.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认识圆的特征。2.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活动方案】活动一:画圆,初步感受圆形的特征1.先用笔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2.再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3.思考:哪种方法能比较轻松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怎样用圆规画圆?4.全班交流。活动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1.认真阅读课本第94页例2,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2.在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用不同颜色的笔),并分别用字母O、r、d表示。3.小组交流:介绍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比一比谁介绍得最清楚。4.小练习。(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活动三: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圆的特征1.拿出课前所发的圆形,可以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独立思考以下问题:(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4)你还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上面所有的问题。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重点汇报一个问题,将发现的结论记录在白板上。(小提示:汇报时可不能只说结论,还要说一说是怎样发现的。)【检测反馈】略(如皋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