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3章第1节课题3.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日期设计者重点难点分析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答: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3、……课堂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3)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4)古代希腊人——地球是圆的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对?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但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1)画书本上P76右图,用纸船模拟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探究地球仪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讨论:P83:在地球仪表面移动的纸船,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纸船上的桅杆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2)发生月食时,它的边缘呈弧形。(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画图说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壮举有力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可以每一排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象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现上下两端变扁。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学生实验模拟月食现象:假如地球是方的,月食现象将是怎样的?假如地球是圆的,月食现象将是怎样的?总结地球的外貌二、地球的大小但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6千米想比,只长了22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三、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很大的贡献。四、我们的地球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图片】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学生计算地球周长和表面积课后通过网络或书籍更详细地去查阅有关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以及地球的现状。课外探究课外作业请你对怎样爱护我们的地球写一篇短文,并寄给我市的环保部门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