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第一节电路【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3.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4.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断路.通路.短路。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6.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7.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8.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10.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1.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1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学习难点】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识别和判断电路的组成.连接。2.并联电路作图,包括看实物图画电路,看电路连实物。3.分析滑动变阻器及开关的通断,对电路的影响。4.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结构】带负电荷开关通路短路并联电荷Q带正电荷原子原子核质子zhizi电子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不显电性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缺少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导体绝缘体摩擦起电电荷转移电源(失电子)毛—胶摩擦(胶棒得电子)单位:库仑C电流条件:电源;回路闭合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电路定向移动组成用电器导线情况开路串联连接元件符号电路图连线电流:I(电流表)欧姆定律三个基本物理量电压:U(电压表)电阻:R(伏安法)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复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摩擦起电⑴概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⑵两种电荷: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如果带电,则总是一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其中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⑶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原子的结构和元电荷⑴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因此,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⑵元电荷: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C⑶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⑷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使箔片张开。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或通过张开的角度判断带电的多少例1一个物体接触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合拢,后又缓慢张开一定的角度,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解题指导:验电器本身带负电,当把一个物体接触接触球时,金属箔片先合拢有两种可能:⑴该物体带正电;⑵该物体不带电.后又慢慢张开一定的角度就说明该物体带正电.如果该物体不带电,电荷发生转移,由验电器转移到该物体,只能是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但不可能合拢,所以该物体带正电.答案:B课堂练习一1.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容易脏,主要是化纤布料容易发生现象,从而灰尘造成的.2.让两个带电体相互接触,它们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说明它们原来带的是,这种现象称为.3.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塑料梳子会因摩擦而带负电,则梳头时[]A.塑料梳子失去电子B.塑料梳子得到电子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4.三只轻质小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三球都带电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C.只有一球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例2如图1-1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也带上负电,则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C.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D.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解题指导:带负电的物体a是因为得到电子,而有了多余的电子,这些电子会转移到金属球b上,是金属球b因为得到电子也带上负电。答案:A。解题时关键是分析清物体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能移动的是电子。课堂练习二1.如图1-2所示,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也带上正电,则[]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C.b上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