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课前预习预习导航了解历史上人们对于运动和力关系问题的认识过程。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退到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资料卡片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阐述过他的动力学思想。真正定量的研究始于伽利略。比伽利略稍晚一点的笛卡儿和惠更斯对碰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牛顿则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从而建立起运动定律,并给出确切的数学表达式。关于惯性运动,伽利略认为:“任何速度一旦施加给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只要除去加速或减速的原因,此速度就可保持不变;不过,这事只能在水平面上发生的一种情况。”而且,早在《谈话》一书中,他已经表达过这种思想。“当一个物体在水平平面上运动,没有碰到任何阻碍时……它的运动就将是匀速的,并将无限地继续进行下去,假若空间是无限延伸的话。”二、课堂释疑要点预览1、历史回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伽利略借助斜面实验得到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阻力的时候,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来自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理想斜面实验的支持。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惯性: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4、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能实现,但它却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指出了物体惯性的性质。典型例题【例1】关于伽利略理想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理想中的实验,但是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解答】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推理而得出的结论,但是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A、C选项错误,本题正确选项:B、D。【点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经过抽象思维,科学的推理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虽然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理想实验仍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例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惯性只是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具有的特征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保持原来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物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解答】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所以选项A、B、C都错。本题正确选项:D。【点评】学生会误认为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有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不是物体的惯性改变,“克服惯性”、“惯性消失”等说法均是错误的。【例3】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解答】由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只要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要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有深层次的了解,挖掘其内涵,找出关键所在,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方法总结伽利略理想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