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目标要求】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了解解放区土地改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历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预习导学】1.1948年中共依据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变化确定内战的任务为,发动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按照发动的先后顺序为、、。按照从北到南的地理顺序为、、。按照歼敌数量从少到多的地理顺序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2.辽沈战役意义或影响是①解放东北全境;②。3.淮海战役的指挥人员是(注意:记忆顺序与照片对应)为前敌委书记。意义/影响:。4.平津战役中共采用的战术是。【问题探究】从全面内战爆发到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时间不过三年。国民党政权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了呢?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呢?【例题精析】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A.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B.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心C.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D.指挥辽沈战役,解决了东北全境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属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要从四个不同的选项中识别有效的信息,需要学生对邓小平的历史活动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区别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A项的历史人物是陈独秀,B项的历史人物是彭德怀,D项的历史人物是林彪。本题选C。【目标检测】1.右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军事行动?()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直接相关?()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粉碎重点进攻B.三大战役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4.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①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人民的积极支持④解放军武器先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签订《双十协定》②平津战役③解放南京④刘邓大军强渡黄河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6.郝学史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7.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错误的一项是()重大事件标志性意义(或作用)A.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战拉开序幕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9.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由弱变强,短短三年就打败了国民党,其主要原因是()A.毛泽东懂军事,蒋介石不懂军事B.解放军作战勇敢C.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D.国民党指挥失当10.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A.中华民国成立B.中共“一大”召开C.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D.蒋家王朝的灭亡11.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