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备课活页课题:牛顿第一定律主备人:徐秀莲时间:审核签字:过程与措施:知识点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例子。2.分析运动物体受力的情况。3.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运动的改变才需要力来维持。4.学习伽利略尊重科学事实的精神。预见性问题: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较为抽象。可以让学生多举例子的方法解决。实验探究: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亲自经历整个的探究过程,并得出实验结论。质疑: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2、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来?3、通过什么判定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达牛顿第一定律。3.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原来运动仍然运动,原来静止仍静止。知识点三:惯性1.活动一:学生做一些小实验。2.活动二:表演公共汽车上乘客的一些动作。3.通过实验、观察等总结出惯性的定义。联系生活: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惯性现象的例子。易错点:认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而运功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物体速度大的有惯性大,运动物体速度小的惯性小。规律:物体的惯性和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等都毫无关系,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措施: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感知惯性存在。课堂流程:1.明确目标: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目标并说出目标,师生一起确定重点目标。知识点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想一想:物体是怎样运动起来的?追问:是否有力作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呢?一旦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了,物体还会运动吗?你能举出多少实际例子。总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平直长木板、毛巾、棉布等。实验步骤:(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毛巾上(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棉布上(3)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木板上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的运动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出地球B、马上停下来C、运动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D、将绕地球不停地运动知识点三:惯性1.小实验:抽出被压在钢笔帽、棋子下纸条。2.想一想:在公共汽车上,汽车刹车时、突然启动时、向左转弯时、向右转弯时、等,你有什么感觉。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4.举例:运动场上如果没有了惯性会怎么样?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惯性?哪些地方一种物理方法:实验加推理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学生由实验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2.介绍伽利略和牛顿,学习他们的精神。3.学习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易错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前提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结果是: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联想: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拓展:通过例题讲解,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拓展自己的认识思路。思维点击:“保持”就是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越慢。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运动下去。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定律。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你在平直公路上匀速骑车时,如果你突然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了,你将会又防止了惯性?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分组和作:将学习任务分别分给个学习小组,并交流准备,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3.展现提升:各个小组分别展现学习效果。教师鼓励、点拨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4.穿插巩固:及时给学生留有交流反馈的时间,以落实学习效果。5.达标测评: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查,老师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