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学案)第11课北伐战争学习目标1、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其本质。2、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学习重点:1、黄埔军校的创建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辩论法;图表学习法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解释下列问题:(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________。2、创建:___年月,在___创办______,简称黄埔军校。___任校长,___任政治部主任。(掌握插图及对联)3、意义:(画在教材上)(二)北伐胜利进军1、开始:①时间:_____②政府:______③总司令:_____④目的:__________。⑤主要对象:___、___、____。⑥主战场:___、___。2、进军:①第四军____领导的独立团,连克____、____。吴佩孚主力消灭。②在江西,消灭了____的主力,直捣南京。另一路从福建进入___、___。③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____打到____,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____迁到____。(教材中的地图要求掌握√)3、结果:____、____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____破裂了。(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___年4月,____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_的利益,它对外投靠____,对内镇压______。展示提升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其办学宗旨是什么?2、试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分析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记在书上)迁移拓展一、巩固练习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2、黄埔军校的创始人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廖仲恺3、担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的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廖仲恺4、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A、建立较晚,结构较完备B、采用新式武器,引进西方新式训练C、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并聘请苏联教官D、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5、在黄埔军校的创办过程中,周恩来担任了()A、总理B、校长C、政治部主任D、党代表6、下列人物中哪个不是北伐直接打击的对象()A、吴佩孚B、孙传芳C、张作霖D、陈炯明7、被称之为铁军的是()A、叶挺独立团B、国民革命军第一军C、国民革命军第三军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8、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谁的利益()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地主阶级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9、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A、蒋介石建立了反动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人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10、黄埔军校的创建为下列哪一行动的胜利奠基础()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秋收起义D、南昌起义11、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重要标志是()A、国民党在各地“清共”B、南昌起义的爆发C、北伐战争没有彻底消灭军阀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包括()A、创建兴中会B、推翻清朝统治C、领导新文化运动D、创建黄埔军校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材料二:“4月12日,发出了大屠杀的命令……”汪精卫叫嚣要用对付敌人的手段对付共产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材料三:“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持什么态度?(2)材料二指哪两件事?(3)材料三说明在革命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持什么态度?(4)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国民革命的什么结果?二、收获与疑问1、我的收获(知识网络)2、我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