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学案)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此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2、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出现的主客观原因。学习重点: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辛丑条约》的签订学习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材料图表信息法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解释下列问题:(一)义和团运动1、爆发:从年起,活跃在,其领导人是____。它是一场______。2、发展高潮:____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_______。3、义和团与清军共同抗击八国联军。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____,为镇压_______,__________等八国联军两千多人在____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进犯____。2、重要战斗:①八国联军遭到的第一次重创是___阻击战。②天津战役: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战斗③北京陷落: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_____仓皇出逃。(结合教材中的材料和图片了解其罪行)3、结果:___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三)《辛丑条约》要求:内容和影响在书中标出并且准确背会。展示提升1、试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性质。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4、《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迁移拓展一、巩固练习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反帝反封建农民运动B、反封建的农民运动C、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D、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西方列强曾两度攻占北京是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下列属于义和团狙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地点有()廊坊杨村西什库教堂山海关A、B、C、D、4、1901年,未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意大利D、澳大利亚5、被《辛丑条约》划定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是()A、北京东郊民巷B、天津大沽C、山海关D、上海6、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A、赔偿巨额白银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C、拆毁大沽炮台D、划定“使馆界”7、在北京19C末20C初的生活中,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实的一项是()A、参加义和团运动B、目睹八国联军的罪行C、听到《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D、他在东交民巷建了自己一座宅子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以前的侵略战争在于()A、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B、遭到中国居民的顽强抵抗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9、《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共同之处是()A、割地B、赔款C、通商D、关税10、向列强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是()A、慈禧太后B、李鸿章C、光绪皇帝D、曾国藩1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A.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12、清政府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二、收获与疑问1、我的收获(知识网络)2、我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