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目标1.掌握并识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2.运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过程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目标的内容并用双色笔标记。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我的问题:本课重点多,理论性强。学习时,可按照“为什么改革开放?----怎一、课前检测:听写第8课知识点(3分钟)二、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2分钟)三、自主学习(要求课前预习,独立完成;结合教材边读、边写、边画、边记忆)(预计教时15分钟,组内合作统一答案8分钟,记忆5分钟,抽测2分钟。)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改革先从开始。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和。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局。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结构。农村:实行,作用:对内改革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和开辟新路改城市:1985年改革重点是革1992年,提出建立开经济特区:、、、,后来放对外开放的。个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是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么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这条思维路线来进行探究学习。谈深圳的特例应将上课所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起来,说明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在“合作探究”中我的问题:。开放格局:。四、合作探究并展示(15分钟)1、认真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完成课后“练一练”。▼2.同学们唱《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思考:材料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指的是哪些城市?“在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哪一事件?★3.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请回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联系实际谈谈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产生了哪些作用和影响?拓展延伸: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五、达标测试(7分钟)(基础训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A)A.农村B.城市C.工厂D.国家机关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C)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D)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以后(C)A.中共八大B.“文化大革命”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三大改造5.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B)A.安徽肥西B.安徽凤阳C.河北沧州D.贵州关岭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B)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请回答:(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3)为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