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唐诗五首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粤教版必修3VIP免费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唐诗五首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唐诗五首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唐诗五首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落实应用板块试题粤教版必修3(时间:40分钟分值:57分)一、基础知识(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浣女(huàn)惘然(wǎng)秋暝(mínɡ)怅然若失(chuànɡ)B.凋落(diāo)城垣(huán)鬓角(bìn)栩栩如生(xǔ)C.蝴蝶(dié)浊酒(zuō)锦瑟(sè)潦倒不堪(liáo)D.寂寞(mò)琴弦(xián)江渚(zhǔ)沧海桑田(cānɡ)解析:A项“怅”应读chànɡ;B项“垣”应读yuán;C项“浊”应读zhuó。答案:D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山居秋暝(晚)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多)D.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上的矮城)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解析:C项,繁:形容词作动词,增多。答案:C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解析:A、B、C三项为“二二一二”格式,D项为“二二二一”格式。答案:D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以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B.《从军行(之四)》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低沉压抑。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荒凉。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已之情。解析:A项,“浣女”“渔舟”为间接描写;B项,并非“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应为坚定深沉;D项,写出的应是作客思乡、悲秋苦病、忧时伤国之情。答案:C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8分)(1)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2)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之四)》](3)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6)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7)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8)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答案:(1)清泉石上流(2)黄沙百战穿金甲(3)无边落木萧萧下(4)淮水东边旧时月(5)只是当时已惘然(6)渚清沙白鸟飞回(7)艰难苦恨繁霜鬓(8)蓝田日暖玉生烟二、类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6.“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7.简要分析诗歌颔联中运用的表达技巧。(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典(化用)。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诗句,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