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一物理复习:4.3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试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试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教材突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它们也是学习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一般表达的含义2、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课程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发现问题→形成→建立→检验→评价发展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2、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修正错误的健康心理、具有团队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力、加速度、质量的关系。学生潜在的疑问:力、加速度、质量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数量关系?说明:学生的这个疑问是打破旧的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师生总结、训练提升。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当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力成正比。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F(2)当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a∝1/m(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牛顿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下面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怎样表述的?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3.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4.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式中的F指什么?此时比例式如何表示?教师归纳总结拓展:一、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方向相同。2.比例式:a∝F/m或者F∝ma,也可以写成等式:F=kma。3.力的单位:式中k是比例系数,它的选取与公式中物理量单位的选取有关。当时还没有力的单位,为了使用方便,k取1时,能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定义为“1个单位的力”,为纪念牛顿,把该单位称为“牛顿”,用符号N表示,即1N=1kg·m/s2。此时,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4.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式中的F指物体所受的合力。表达式:F合=ma二、理解要点:(1)因果关系:有合力就有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瞬时性: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式,加速度a与合外力F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总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三、例题讲解,思维树立(例题见PPT(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方向相同。牛顿运动定律数学表达式:F合=ma意义:(1)因果关系(2)瞬时性(3)矢量性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板书设计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方向相同。2.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