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透镜【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了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了解什么是凹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归纳总结:1.凸透镜不只是对平行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是对所有光线都具有会聚作用。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相对于界面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规律总结: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线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需要熟悉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7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BD,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2.如图所示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如图所示为农民在塑料棚里种植蔬菜时的情景,当雨过天晴后需要将塑料棚上的积水及时放掉,这是因为塑料棚上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会把蔬菜灼伤。,(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此时该亮斑距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选择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自主阅读教材P73的“拓展一步”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为凹透镜的是b,其特征是中间薄、边缘厚。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正确的是(B)1.对学分享独学1~6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方案一给你一个透镜,你有哪些方法辨别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方案二给你一个凸透镜,你有什么办法测出它的焦距?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友情提醒:1.实验中,若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所成像的大小、完整性不变,但像变暗。2.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倒立,左右也颠倒。方法指导:根据像距(v)与物距(u)的大小关系判断成实像情况:vu,则成放大的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②凸透镜成实像时(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物近像近像变小。独立完成知识板块,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小组展开对方案的讨论活动,小组长收集意见,整理结果,教师选择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71~7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探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一直线上依次排列,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思考:(1)实验时,对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有什么要求?答:蜡烛烛焰的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