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六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教案新人教版【教学重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自然带的分布【教学手段】多媒体素材库:图片,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教学过程】(引课)根据所学的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各要素知识,请同学说明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阅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各地理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综合体?(提问思考)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差异是什么?由于什么要素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板书)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①阅读教材中图片“热带雨林”和“苔原”)通过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了解可知,两个地区的某个自然要素发生变化,整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就会有较大的差异,读图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两个地区植被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中的热量差异产生的。(出示多面体素材库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复习气候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分布的主导因素,通过知识的迁移,了解自然带纬度分布具有全球规律,说明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②,阅读教材中图片“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以水分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在中纬度大陆由沿海到内陆最为显著。(观察“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说明为什么在中纬度大陆这种差异最为显著。(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③,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通过读图验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别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④和③,阅读教材中“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结合图例观察示意图,说明珠穆朗玛峰由山下到山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前面所提到的哪种变化相似?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分布在哪些地区的山脉这种变化较为显著?(板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差异为基础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出示多媒体素材库)南北球中高纬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什么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显著?(板书)4.非地带性分布——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作业:填充图册P23、24二、地理环境的演化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地球演化的简史,如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五个阶段及其主要的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生物演化的特点、主要矿产形成的时代。2.通过对地球演化史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历史只是地球漫长历史中的一瞬间,万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阅读自学能力。教学类型多媒体教学教学重难点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特点及地质年代中主要的成煤与石油生成时期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组成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气候、地貌、陆地水、植物、动物、土壤)(2)其中最直观的、最能体现环境特点的是什么?(植物、动物)2创设问题情境:放映影片《侏罗纪公园》(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地理环境特点)片中典型动物为恐龙,植物生长茂盛,说明当时环境温暖湿润,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从恐龙联系到侏罗纪,说明侏罗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阶段,由此导入新课,进入地球发展简史的学习3新知识学习2用多媒体课件放映1、地球的年龄(1)人们常说"上下五千年",说的是什么呢?(是中国的文明史。)(2)那么地球的年龄多大呢?人们又是怎样知道呢进入学生网页,由学生上台讲解怎样推算地球的年龄。2、地质年代中国作为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不过几千年,因而相对于地球46亿年的历史而言,人类历史是相当短暂的,那在人类历史以前地球是如何演化的呢?为了清楚地讲解中国历史,人们划分了一个个朝代,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