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领用、发放制度一、《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收集由医教科负责管理,医教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医教科建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领用、发放登记记录。三、各临床科室由科主任指派我院在职人员领用,进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领用数量、编号、时间、领用人等项目登记。四、各临床科室对领用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专项管理,不得遗失。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使用登记制度一、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应出具卫生部,公安部制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二、各临床科室建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登记记录。三、记录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年龄、死因诊断、死亡时间、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等内容。四、医教科及各临床科室对登记记录进行检查,审核,进行考核。死亡证明审核制度一、我院死亡证明的开具、上报、统计工作是在死因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院、科两级负责制。二、各职能责任部门负责全院死亡证明开具、上报、统计的检查、监督工作,每月检查各个职能科室一次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督促改正;临床各科科主任本人或指派专人负责本科死亡证明开具、填报、上报、登记的检查、监督工作;信息管理网络直报人员负责网络直报及统计工作,定期与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联系。三、对在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奖励。第1页共7页四、凡有下列行为之一,医院及市、区卫生局应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虚假、瞒报、伪造、篡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2、拒保或屡次迟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五、对违反《统计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死亡证明书的填写基本要求1、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3、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4、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5、死亡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6、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可以向警务部门反映,由警务部门协助确定死因。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1、医学证明书编号。由公安和卫生部门统一编号。2、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现住址: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寨。3、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为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尚未起名者可记录其母姓名,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记录,以备调查;4、性别。填男或女。5、民族。按汉、回、壮、维吾尔、藏、白族等填写。6、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第2页共7页能同时填写职业和具体的工作。不符要求的填写如:工人、干部、操作工或退休。7、身份证编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注意与出生日期保持一致。8、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9、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10、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11、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12、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一出生年份。未满l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13、死亡地点。按死亡证明书上的5种情况填写;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14、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它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15、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