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知识目标1、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能力目标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二、老舍及其创作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三、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济(jĭ)南救济(jì)围圈(quān)羊圈(juàn)着(zhuó)落看着(zhe)薄(báo)雪薄(bó)弱看(kān)护看(kàn)着贮(zhù)蓄储(chŭ)蓄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设若:假若。秀气:文雅,不粗俗。贮蓄:储存积蓄。澄清:清澈明亮。空灵:清净透明。五、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三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写水从色彩的角度写的。3、第①小节与第②③④⑤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第①小节先说明天气的总特征“温晴”;第②③④节具体写山景;第⑤小节写水色。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5、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六、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七、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二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1、研读第②-⑤小节:①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②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③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因为“薄雪覆盖下的山”写得最细腻、最生动,色彩丰富,富有人情美……所以学生大都喜欢这幅图。还有学生喜欢“阳光朗照下的山”,写出了安静、和谐、温暖的气氛令人向往。还有学生喜欢水色图,因为写出了色彩美……是人性化的冬天。2、研读:第③小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