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教案北师大版活动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和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献、图片以及实物,加深对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从而理解长征精神。2.学会对已掌握的历史材料做基本处理,提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使用资料的能力,并能够编写历史故事。3.学习用图画来表现历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4.在小组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在课堂展示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5.通过自制简单课件,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的能力。活动重点难点小组成员在一定的知识范围中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归纳、整理和筛选,会涉及材料处理、故事编写、文字解说、图画表达的方法,并在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展示的形式,配以一定的画面或课件,会涉及语文、美术等课程的学习内容,在课堂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和对长征精神的真实领会,会涉及到音乐、表演等形式,对初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复习第15课关于长征的内容,了解长征的一些基本史实。2.将全班学生的特长情况进行摸底,大致了解不同特长方面的人数。3.将全班学生分组;将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按地点分为四段:瑞金―遵义为第一段;遵义―泸定桥为第二段;泸定桥―腊子口为第三段;腊子口―会宁为第四段,成立四个组,另有表演组和“伟大的长征“组,共在全班设六个组,指导学生按照个人特长(绘画、表达、表演、组织、电脑操作等特长)以自愿的原则分为六组,每组五人左右,组长由组员推选,负责本组的工作。4.确定图说的主题,“伟大的长征”组和四个分段组,要把易于用画面来表现的长征故事定为主题,也可以配以其他的形式,组员按个人特长分工,编写故事,设计图画,撰写文字说明,制作课件等,目的是让本组每一个同学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阵地,各显其能。表演组将课本剧表演定为主题。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连环画体会历史的趣味性,说明图说历史是青少年传播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并希望学生能通过大家喜欢的连环画去宣传和感悟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6.每一组推选一名评委,共七名同学组成评委团。评委团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并且每一位评委人手一份,由教师进行把关,负责对各组的打分,评定。(二)活动建议1.在活动准备课上,教师应将活动的意图、方案及评比方法向学生阐述清楚,征求大家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补充。2.要求各小组学生利用课外5~6天时间完成连环画的制作、访问问题的设置和排练、课本剧的排练等。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和介绍本组的作品,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要精讲、精彩展示,每组可由一人或两人进行解说。3.在介绍连环画的故事内容时,应再介绍制作过程中用了哪些历史材料,克服了什么困难,有什么好的经验等,即活动收获。4.凡制作幻灯片等电脑课件的小组,应利用学校的电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并简要介绍制作的基本方法。(三)活动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七律--长征》诗,由学生说出诗作者和诗名及简单的历史背景。目的是将学生的思维拉到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上,然后由教师对这首诗作一简单解释,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挥笔写下的壮丽篇章。从中,同学们不难想像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千辛万苦,于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中求生存,也不难想像到红军在长征到达陕北后那种激动的心情、热烈的场面。相信大家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壮举很赶兴趣,为了进一步了解长征的历史,认识长征的意义,感受长征的精神,在本节课上,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重走长征路。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活动探究过程:教师说明本节课共分三大环节,七个小组进行展示(屏幕显示),每组展示时间为五分钟,在每一个环节中,各小组的同学都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探究或成果展示。教师介绍评委团,评委团宣读评价标准。第一个环节:“图说红军长征”各组学生展示:瑞金――遵义小组1.第一小组的第一名解说员向学生简单介绍红军长征出发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出发时经过的瑞金武阳桥(屏幕显示),以及渡过乌江(屏幕显示)时的人员折损情况。第二名解说员接着解说红军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