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教案(八)一、复习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二、知识脉络: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三、课标要求: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3、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的权利。5、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6、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四、考点梳理: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1、走近法律(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社会生活规则。(2)生活中的规则有很多,有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等。(3)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5)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①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②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6)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的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7)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2、法不可违(1)谁都不能违法,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2)违法的含义和类别①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②类别: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民事违法为一般违法(3)犯罪的含义: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③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1)刑罚含义和种类:①刑罚又叫行事处罚、行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②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3、防患于未然(1)认清犯罪的危害。(2)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关系: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反之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3)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青少年应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4)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加强自我防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因此①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1、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1)党和国家制定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原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2)保护我们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①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②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