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本文重点阐述在物理教学中贯穿物理学史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科学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及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等品质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由此阐明物理教师应熟知物理学史,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目的的渗透物理学史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学;作用引言物理学史,是描述物理学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物理概念、原理、定律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及由此派生的应用物理的发生、发展状况、物理学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和个人传记等等。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给学生传播物理知识,并能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就已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只能枯燥无味的接受,而忽略了物理学史的教学。其实了解和掌握物理学史,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物理学史中各种生动有趣的史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本人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及学生时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探索,谈一下几点体会:1学习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老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用一些精彩生动的物理学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数值得时候,有的学生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切身体会,所以对P0=1.013×105Pa有点怀疑,那么作为一名物理学专业的教师,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中的体会,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向同学们介绍1654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冯·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当众表演的“马德堡半球实验”[1]。又如:在讲到“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时,教师可以例举帕斯卡在1648年曾经做的著名的所谓“木桶实验”[1]: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结实的大木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二层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桶竟然裂开了,桶里的水从裂缝里流了出来。再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能够了解在电学发展史中不只有库仑,还有卡文迪许,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量单位规定为“库仑”[2]。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实来讲述物理理论,就能克服单纯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理论的枯燥讲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同时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和提高。2.学习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在科学家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的重要途径。2.1是学生学会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物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而观察是研究物理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要学好物理,必须要学会观察,勤于思考。例如:在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可给学生介绍第谷·布拉赫,他是丹麦天文学家,他的天文成就就是发现了开普勒,他在临终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全部交给了开普勒,为开普勒发现行星三定律奠定了基础,他再三叮嘱开普勒要继续他的工作,并将观察结果出版出来,开普勒最终接过了第谷尚未完成的工作。后来,开普勒在伽利略的影响下,通过对行星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抛弃了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的学说,逐步走上真理和科学的轨道。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因为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离最大。开始,开普勒用正圆编制火星的运行表,发现火星老是出轨。他便将正圆改为偏心圆。在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之后,他找到了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