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第五小学(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班级五年级主备教师张琼参备教师杨荣任英蔡敏卢以发吴梅第一课时复习因数与倍数学习内容:教材第116页及第11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八第第l~4题。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学习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独学)1.整理本册所学因数与倍数的内容本册教材中新知识我们己经学完了,这个学期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准备怎样整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2.整理所学的方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你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最有收获的事情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3.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做法或存在什么问题?4.我的小问题:课中(合作探究)一、指导复习二、检查独学1.互动分享收获。2.质疑探讨。三、合作探究1.梳理基本概念.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因数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偶数2.解析疑难点。这部分内容概念众多,在概念的理解上,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四、过关检测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l~4题。五、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教学反思:这次的复习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抓住重点、难点,设计有层次的习题,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求习题的多样繁杂,但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在讨论中学会思辨。第二课时复习学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内容: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八第5~8题。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学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学习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独学)1.整理本册所学分数的性质和意义的内容本册教材中新知识我们己经学完了,这个学期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准备怎样整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2.我的小问题:课中(合作探究)一、指导复习二、检查独学1.互动分享收获。2.质疑探讨。三、合作探究1.梳理知识要点。2.反思交流。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举例说明吗?(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举例说明吗?(5)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答疑解难。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四、过关检测完成教材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5~8题。五、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教学反思:一般带单位的是具体的数量,而问“占总数的()”则表示求两者之间的关系。求具体的数量是把条件中的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求分率则是把总量看作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以分母相同。区别是由于一个是将具体数量分,一个是将单位“1”分,所以分子不同、当然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学习内容: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八第9、10题。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