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等特点,可以运用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使学生在听、看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增强记忆、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和学习效率。尤其在以抽象、理论性强为特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配合教学,其作用非常显著。但信息技术的使用中要注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让信息技术为初中思想品德课辅助和服务,那就需要找准教学整合点。整合点就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的教学环节或步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精心构思,确定出所有整合点,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研究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方法,增强思想品德课教育效果。1.抽象的道理生动化、形象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的概念、道理都是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就会使这些概念、道理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学生头脑中转瞬即逝,不会留下任何深刻印象。这就需要找到教学过程中的整合点,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生动化、形象化,不能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确定并解决教学整合点。2.适时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这些仅靠传统的教学只能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而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学生思路更开阔,为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极好的平台;网络中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已成为思品教学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导入新课时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给教学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农村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许多现象、事物都无法观察到,导致学习很被动。而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便可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感染,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4.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及思品课的独特性使思品课不仅重知识点的掌握、落实,更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深化及学生态度上的接受,内心的触动和感悟及自觉提升情感内化为思想情感及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德育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个个声情并茂、知情并重的教学情境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融入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学会自己认识道理,形成内在的道德态度,获得道德上的自主感和成长感,让思品课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提升自我的精神殿堂。5.多媒体技术运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以提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让诚信伴随着我》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