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蓝田县汤峪镇聚庆初中韩亮2015年3月12日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蓝田县汤峪镇聚庆初中韩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用途。②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①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②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③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教学过程: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我点评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小游戏提出问题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空气体积的21%。[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回答问题氮气氧气通过师生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2、氧气性质的探究、归纳2、讨论【板书】氧气的性质1.出示一瓶氧气,提问:(1)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瓶氧气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固定的形态(2)想一想它有没有气味?为什么?(3)氧气能溶于水吗?鱼儿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吗?如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思考、(1)氧气没有颜色,也没有固定的形态。(2)氧气没有气味,因为在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无味的。(3)鱼儿需要氧气,这些氧讨论归纳2归纳小结需要,鱼儿所需的氧又来自于哪里呢?【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放映一段有关氧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现象。【板书】一、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气应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能够溶于水中,但不能溶得太多。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以情促景,以景促情3.指导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讲述: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板书】二、化学性质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1.让学生观察思考三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请描述现象(1)将未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有什么现象?(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积极思考、讨论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思考教师的提问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1)不燃烧,不发光,也不放热量。(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缓慢,发红,放热。(3)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会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未点燃的木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使学生熟3(3)将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观察木炭燃烧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板书】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碳+氧气二氧化碳2.展示铁丝并设问...